《易》是甚麼?
當然不是考試問答,要說出所謂簡易、變易、不易!
游老師的父親畢生研究易理,上星期日有幸借得游老師其父(老師的父親應該如何稱呼哦?!)的著作《易經圖象特輯》,盼能學得點滴。
此書成於民國49年,即1960年。
且看其導言節錄:
『由春秋至戰國時期,諸子百家,各廣其學,盛極一時。惟諸家立論,未嘗不受易經之影響,是以先秦諸子學說,靡不與易同契,而以易同歸......
易經自秦歷兩漢,又得漢之諸儒,闡揚光大,文化中心建立,昌盛一時。自晉以降,漸且零替!極於六朝。再始興於唐,盛於宋,而極於元。元不知有易,故不旋踵移祚於明。易經又始興於明,盛於康熙乾隆,而極於民國。民國執政,不知倡易,文化失其通變中心,故又不旋踵而厄於外邦!良可慨也。......
緬懷自民國以來,易學不倡,聖道愈晦!則道德之傳統,亦隨之而墮!國未亡,文化先亡!國未亂,人心先亂!不肖者,日以侮辱諸先聖為能事。一犬吠影,百犬吠聲。終至禮崩樂毀,政失其綱,賢者在野。......』
故易者何?游老先生之意,易乃文化之大本大源也。
可悲自五四運動之後復有共產主義,再加上文化大革命...... 我們的文化都焚了,都坑了!
中國人口有一半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出生的。他們不會說「各位先生」而是說「先生們」;他們會用對立統一的辯證法來思考問題......
假如你問他們孔子是誰,你便會慨嘆一犬吠影,百犬吠聲。
然而,今時今日,中國人要尋回其文化的根,嚷著要學習傳統文化。
有人說,這是我們物質生活富起來了,衣食足然後知榮辱。
我說,焦土之下,種子仍存。
這就是變易。就像信報曹仁超常說的「鐘擺理論」:世事往往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。就是游老先生看到的易學在歷史上的起落。
然而,這亦是不易。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的必然。由盛而衰,衰又始興的必然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