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人生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人生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星期二, 6月 17, 2014

除笨懵外,僅得無聊惆悵耳。

我的書房藏有幾本市面上買不到的書。有詩集、文集、印譜、畫冊。他們都是文人雅士自資印刷的,也有是其後人為留念及總結而付梓的。

我最近中午飯後都馬上回公司,努力當資料輸入員,把師公劉秉衡的文字作品輸入電腦,以便出版。雖然每天只有半小時的空檔來打字掃描,而且很多剪報是影印再影印,字體模糊難辨,十分費神,但只管盡力而為,細水長流,終於會事成。

輸入他這闋詞《宿蘇門答臘山舍》:

蝶戀花 - 宿蘇門答臘山舍

芳草天涯惆悵路 一抹斜陽 直任春光暮 極日蠻煙添百慮 山風驀地攔頭雨 客舍板牀牽破絮 窗冷飄燈 人在誰知處 夢覺新痕無意緒 雞聲催向遙天曙


想起他的〈新春文酒〉畫上題款:

爆仗花開風雨後
新春文酒轉閒閒

甲戌新歲,山居憶寫昔年寧遠園情景。僅胡伯對茶,鄰孩討利是而已。
平之劉秉衡。
時年八十,喜得以閒度歲,不亦樂乎。細思數十年奔走形役,除笨懵外,僅得無聊惆悵耳。


多年前看到這題款,『細思數十年奔走形役除笨懵外僅得無聊惆悵耳』,心中一陣悲涼,為之流淚。師公年輕時投身抗日,遠赴南洋籌款,被日寇追捕,潛匿蘇門答臘荒山有三年之久!老來回首,卻只有笨懵無聊惆悵而已!

星期五, 6月 04, 2010

搖籃曲

最近再聽葉樹茵的《搖籃曲》,覺得很感動。


媽媽的搖籃曲
一遍遍唱著
不要哭我的小寶貝
不要哭的小小孩


好像只要不哭泣
一切就會很平安


媽媽的雙手
一遍遍搖著
快快睡我的小寶貝
快快睡我的小小孩


好像只要閉上眼
一切就會很平安

媽媽
其實我很怕一個人哭泣
一個人一輩子走一遭
我要面對自己的問題
媽媽
其實我很怕一個人哭泣
時間是條長長的道路
我會找到自己的路

媽媽的搖籃曲
一遍遍唱著
不要哭我的小寶貝
不要哭的小小孩

媽媽對小寶寶說:
『好像只要不哭泣,一切就會很平安。』
『好像只要閉上眼,一切就會很平安。』

小寶寶對他的媽媽說:
『媽媽!其實我很怕一個人哭泣。一個人一輩子走一遭,我要面對自己的問題。』
『媽媽!其實我很怕一個人哭泣。時間是條長長的道路,我會找到自己的路!』

不是要討論存在主義,只是借用他的術語,一個人「被拋擲到世上來」,便要「一個人一輩子走一遭」而且「我要面對自己的問題」。

「時間是條長長的道路」。

人生是條長長的道路。

有同事跟我說,他是家中長子,而他老婆第一胎又生了孖仔。所以他的兩個小 babies 真的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。自小便得到家人的悉心照顧,傾力栽培。

《史記》記載『紇與顔氏女野合而生孔子』。孔子的老爸叔梁紇與顏姓女子「野合」而生孔子。有人就「野合」即是『打野戰』,而正統解釋則係老夫少妻的意思。孔子出生時,他老爸都六十幾七十歲。萬世師表、至聖先師,他的老爸偏偏,唉,偏偏,用廣東話說,『就係咁騎呢』。

有一BB他先天有缺憾,一出生便要做兩次大手術。再加上他的父母又無厘頭,令到身邊的人很不是味兒,甚至是覺得很丟臉。大家不喜歡這個BB,甚至討厭他,便不出奇了。

有一次,看著這個BB吃藥,他哭得厲害。我突然深深的感到,人生是苦。

既然一出生便在鬼門關徘徊了兩回,而他的成長之路,無論身、心都會比一般的小朋友難行。不要因為上一代無厘頭而岐視,甚至仇視這BB。黃臺之瓜,何堪再摘。就請別為他的人生加添不必要的傷害,不必要的傷害痛苦。

星期日, 2月 28, 2010

緣薄、緣淺

星期五(2010年2月25日)《信報》〈商心國是〉張立如是說:



能量要積聚


財富可以急速增長,知識、學問、道德、修養無法急速增長。你中大獎,或者得一筆巨額遺產,可以一夜致富。但你想有學識,必須要長期的積累與浸淫。

財富可以隨時消失,所以稱身外物。但學問與你共存、終身受用。正因為如此,人們會羨慕財富,但尊敬學識。

羨慕與尊敬是不同的概念,今天停留追求別人羨慕的層次的人,會炫耀財富,好像我們的「聰哥」,以為買私人飛機就可以換來「尊重」,其實只是換來廉價的「羨慕」;「羨慕」與「妒忌」與「憎恨」同在,君不見今天的地產商,儘管富可敵國,但已成為市民千夫所指的對象,因為他們雖富,但為富不仁。

沉澱及浸淫的是能量。現在陜西法門寺為供奉佛舍利,既完成很宏偉輝煌的建築物,但去法門寺參拜者,筆者都建議,他們要到舊法寶塔下的「地宮」去。因為地宮有一千二百年的積聚與沉澱,是自唐朝以來歷代祖師的心血,佛舍利在地宮「隱藏」了一千二百年,為真正的唐密曼陀羅之所在、「天龍八部擁大雄」之所在,故有巨大的能量,非堂煌建築可比。

有錢可以蓋很大的宮殿,但無法買到一千二百年的歷史。正如在伊斯蘭教中,杜拜與麥加無法相提並論。

黃陵同樣是歷史能量的積聚。包括明朝朱元璋,一三七一年祭,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一六四三年也在黃陵叩頭,「昭告列祖,吾推翻明天朝,不是滅中華」。

清朝入關,也要祭黃陵,說「時代雖殊,繼治同道」。認祖歸宗,以推翻清朝為宗旨的同盟會也去黃陵祭祀。孫中山的祭黃陵詞三十二個字。

抗日戰爭起,國民黨去祭,共產黨也去祭,毛澤東親撰祭文。

何謂能量?這就叫能量。巨大的能量必須積累,而且無法速成,因為速成速敗。


星期五早上在車上讀到這篇文章,無限感嘆湧上心頭。

去年去西安,想要去法門寺看佛舍利,怎料神使鬼推,錯失了,沒去法門寺。

其實更想去看看玄奘法師譯經的地方,埋葬的地方。在西安除了吃以外,思想最多的便是玄奘法師。別以為玄奘到印度取經是一來一回,給皇帝宅配佛經到家的事情。唐玄奘當年沒有孫悟空豬八戒,只是赤手空拳到印度,先要學習佛經義理,回到中國才能準確翻譯。為了要確保學到印度人的學問,沒有誤解,他努力學習,考進了當時印度最高學府 Nalanda 那爛陀寺修習,最終以第一名畢業,之後才回中國,在長安展開譯經工作。

我曾跟隨老師去過曲阜祭孔,也曾跟隨老師去過佛佗的出生地、成道地、初轉法輪地、涅槃地。亦到過那爛陀寺遺址。我們不是去許願祈福、進香拜神。是希望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跟隨先賢的足跡,學習他們的學問。然而,這兩次旅遊都不能靜下心來,專心參學。每次回到家後都覺得如入寶山空手回。

緣薄。緣淺。

更可惜的是,這幾年,我的學問毫無寸進。

每一個人,出生到這世間,都是從頭起步,一點一滴累積學問。在生活中事上磨鍊,長養智慧。

既是緣淺,自當更大出力,精思力踐。熊十力先生說過,『學者求聖人之意,要當於文言之外,自下困功。所謂為仁由己,與仁者先難而後獲是也。必真積力久,庶幾於道有悟,而遙契聖心。否則只是讀書,畢竟不聞聖學。』

星期日, 10月 11, 2009

芳草碧連天

很喜歡台灣大愛電視的大愛劇場【芳草碧連天】。雖然劇集已經播完,但是仍舊回味不已。


長亭外,古道邊,芳草碧連天。
晚風拂柳笛聲殘,夕陽山外山。
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
一瓢濁酒盡余歡,今宵別夢寒。



守候 - 高慧君

作曲 : 吳嘉祥
作詞 : 吳嘉祥

以為走過幾番風雨
終會等到雨停
卻在心底又被喚醒
重復輪回的宿命

這一生執著 幾時能看透
解不開 是誰的枷鎖
這一生有夢 但願你能懂
路再長 我仍為你守候


很喜歡高慧君所演的角色魏杏芬。印象最深的一個 shot 就是 comment 杏芬的一段說話。

一個用心去愛護自己的家人、照顧自家的親人、幫助身邊的朋友的人不是一個好人嗎?他所做的不都是好事嗎?

上人說,他這樣作的都只是份內事。


*** ***

跟內地拍的【笑著活下去】相比,【笑著活下去】的斧鑿痕跡太深。晏陽(姚芊羽)是一個故事,而魏杏芬(高慧君)是一個人。